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的对象由“中国具体实际”拓展为“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具体实际”的相对独立性。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从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为持之以恒抓好正风肃纪反腐提供了重要遵循。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
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中,四川省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原股长马军在深刻忏悔时以农田稻麦“内里”清白作比,一句“我们挣这个钱,你再怎么剥,它都是黑的”发人深省。腐败侵蚀社会肌理、蠹食民心国本,更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大大深化了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新境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推进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改革、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初步形成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总体框架。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其重大意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监督的全覆盖、监督机制权威高效的总体要求,持续优化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效能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