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开拓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
如何提高共青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度?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中国共青团》杂志2020年第1期卷首语里给出了答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的伟大宣示。深入学习贯彻《决定》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不久前,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被赞誉为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集成式创新的硕果,成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生动体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度建设的议题确定和研究部署,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历史背景。本文以我国制度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谈几点认识。
近日,为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优化投资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堵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投资“堵点”建立问题线索转办机制,将征集到的有关“堵点”问题线索转相关部门、地方限期办理,并加大督办协调力度,切实解决各类投资主体的实际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全面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必须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一新的重要表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962年,河南省兰考县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接受党的委派带病来到条件“最苦、最累、最难”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面对重灾,焦裕禄向党组织表达了决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