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Corporate Culturs

企业使命: 传递光明 温暖生活 形象标识: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迎接新希望 温暖千万家 “打开的门”既表达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的保障之门、守护之门;也象征我们通往世界,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开放之门、合作之门。 星光代表希望,通过融合改革创新,京能集团必定会成为全球能源服务的新星。 六边形具有稳定性,蜂巢形状展现聚合力,让动与静、方与圆浑然一体;橙、蓝色系凸显冲击力,让阳光温暖、海纳百川完美融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能 • 鉴精彩

记者走一线 · 驻村日记丨胜利村的日子

阅读次数:15 新闻作者:

2024年1月8日清晨,李龙海将车稳稳停在胜利村委会院里,里程表清晰地显示着——56900公里。他揣着那张印着“第一书记”的任命书,哈出的白气在凛冽的寒风中迅速消散,他心里清楚,这段驻村经历注定会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从热力车间到田间地头把日子过成“连轴转”

“李书记,蜂蜜罐子不够用了!”“李哥,史大爷家屋顶又漏雨了!”清晨七点,李龙海刚迈出村委会大门,就被这熟悉的“晨间交响曲”包围。他一边应着,一边从兜里掏出笔记本,用牙齿咬开笔帽,在“巡河道”“送芦笋”“帮刘婶取快递”后面又添上两笔。磨得卷边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这样的待办事项,每一页都记录着他驻村563天来的“连轴转”日常。

来村里之前,李龙海在热力系统工作了近30年。1996年,他进入西三旗供热厂烧锅炉,早已习惯了与管道、阀门、压力表为伴。而现在,他的“工作对象”变成了村里20多位留守老人、山上那片种着芦笋和菜椒的坡地,以及一排排嗡嗡作响的蜂箱……

去年汛期,他在文化室隔出的3平方米宿舍里住了俩月,旁边由卫生间改成的厨房里,摆着电热灶和各种挂面、方便面。“我本来挺爱吃面的,但山上物资有限,吃面成了常态,酱油拌面、火锅料拌面、泡方便面……现在,我一看见面条就有点犯怵。”他挠挠头笑着说,可转头就拎起镰刀往山上走,他知道,雨季的芦笋再不收,就全得烂在地里。

为了帮村里销售农副产品,他的车一年跑了3万多公里。去年春节,他拉着4000多斤小米往市里送,货车进不了五环,就在路边等到夜里11点半之后再通过。50斤的袋子扛上肩时,腰眼儿疼得他直冒汗,可一想到村民能多挣点钱,就咬着牙一袋接一袋地扛。送到最后一户时,已是凌晨两点,月光洒在空寂的街道上,他靠在车座上眯了一会儿,恍惚间梦见了春节期间在厂里值守的日子。

舍了小家的暖换来了村里的安

李龙海的手机里存着三张珍贵的照片:一张是在天津上学的女儿,一张是延庆家里的老两口,还有一张是领导到胜利村慰问时的合影。每次视频,老人总问“啥时候能回家看看?”他总说“忙完这阵儿”,可这“阵”一晃就是大半年。

去年十月,父亲脑出血住院的消息从延庆传来时,李龙海正在山上布置防火工作。他攥着手机往山下跑,车在盘山路上飞快地行驶着,手心里全是汗。“宣武医院的探视时间是下午4点到6点,我赶过去时,看着老爷子身上插着管子,话都说不出来。”

村里老人多,谁家有难处都爱找他。尚大妈把钥匙锁在屋里,他踩着墙根儿翻进去帮忙;史大爷头晕病犯了,他半夜开车送去镇医院;就连谁家屋顶爬了蛇,也都是他拿根棍儿挑走。可自家的事儿,他总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大哥在电话里数落他:“爸爸复查你不在,家里啥事也指望不上你,家成旅馆了?”他握着手机,半天说不出话来。

深夜急诊室的灯光,照见最真的牵挂

村里的孩子病了,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李龙海。去年夏天一个傍晚,李奶奶急匆匆闯进村委会,眼泪止不住地掉:“李书记,我家孙子学校打电话,说孩子咳得不行,都上不来气了!赶紧想想办法吧。”他二话不说,抄起车钥匙就往外跑。

“清水镇医院的医生一看就说情况不妙,得赶紧去门头沟区里的医院。”

李龙海记得那天傍晚的云特别沉,车在山路上疾驰,孩子在后座咳得撕心裂肺,奶奶的眼泪一路没止住。到了门头沟区医院,他跑前跑后挂号、拍片、取药,直到护士把输液针扎进孩子手背,才发现自己的衬衫早被汗水浸透。

“片子出来,医生说是肺炎,再晚点就危险了。”他看着老人给孩子喂药,突然想起自己女儿小时候发烧,他也是这样整夜守在床边。

 “其实我啥也没做,就是踩了踩油门。”李龙海摆摆手说。那天晚上,他把车停在村委会院里,看着天上的星星,突然觉得这驻村的日子,就像当年烧锅炉——看着别人暖了,自己心里也热乎。

李龙海在手机备忘录里写道:“九六年进厂时,师傅说‘锅炉要烧得用心,人心才能暖得透’。现在才懂,不管是烧锅炉还是驻村子,把心搁进去,就没有焐不热的地儿。”

如今,他的车里程表已悄然跳到93600公里。

车里,一直放着防洪用的全套雨具。后座上,待送的核桃油桶码得整整齐齐,桶身还沾着山间的泥土。夕阳把山路染成一条金带,就像他驻村这五百多个日夜,踩出的那一串串坚实足迹。从春播时的泥泞田埂,到防汛期的湿滑河道,再到防火季的干燥山径,深深浅浅中,满是他对这方水土扯不断的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