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京能集团继续围绕“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实施“能源为主、适度多元、产融结合、协同发展”的业务组合战略,实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国、走向世界”的空间布局战略,努力提升综合实力,努力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力,努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着力建设成为管理模式先进、盈利能力稳健、人才队伍精干、绿色安全高效,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首都综合能源服务集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京能智造”闪耀科博会

2025-05-12 阅读次数:33 新闻作者:京能集团

5月8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京能集团携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绿色生态修复技术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亮相,展现了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助推首都“四个功能”建设的创新活力。

这些涵盖新能源、生态治理、智能建造等领域的硬核科技,不仅彰显了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更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全钒液流电池: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

在京能展区,由京能电力所属京泰发电研发的1.2KW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这个形似行李箱的储能装置,以“京能方案”直击新能源并网痛点,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创新利器。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配套技术,它能将不稳定的风电、光伏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能。”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亮眼的数据印证着这项技术的突破——电流效率提升至94.98%,能量效率达到68.26%,两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京能展区,由京能电力所属京泰发电研发的1.2KW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这个形似行李箱的储能装置,以“京能方案”直击新能源并网痛点,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创新利器。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配套技术,它能将不稳定的风电、光伏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能。”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亮眼的数据印证着这项技术的突破——电流效率提升至94.98%,能量效率达到68.26%,两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采空区治理技术:让大地重获新生

此次参展,京能地质公司带来的“探测—充填—评价”三位一体技术体系,为采空区充填治理树立了新标杆。

“我们研发的绿色充填技术,总体充填率提升25%,同时节省8.5%的充填材料。”公司副总工程师岳江潮指着展台上的采空区充填模型介绍道。这项技术运用多场、多相、多尺度分析方法,创新研发新型绿色低碳、低成本充填材料,并采用高效节能的绿色充填工艺。同时,针对采空区充填工程质量制定评价标准,实现对充填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实时监测与评估,将探测、充填和评价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采空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治理方案。

目前,该技术已在门头沟区多个区域落地应用,成功完成采空区探测与充填作业,实现成本节约超10%、工期缩短近15%,让原本闲置的采空区土地重获开发价值。

在京能地质展位前,一只灵活踱步的“机器狗”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该公司综合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实现了地空协同探测技术的新突破。通过融合三维激光扫描与地质雷达探测,构建出精度达厘米级的地下立体模型。“就像给大地做CT,从天空到地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扫描,经过算法处理和融合分析,最终形成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数据大模型。”工作人员介绍道。

“这只今年新投用的‘机器狗’大有乾坤。”工作人员进一步阐释,它不仅能在室内外有限空间、大角度斜坡及楼梯间自如行动,还能在复杂地面稳健行进,搭载激光雷达完成毫米级三维建模。无论是地下管廊检测、废弃矿洞探查,还是结构稳定性扫描、管线隐患排查,“机器狗”都能高效胜任。这项创新成果为地质灾害预警、采空区治理、边坡防护监测及地下管线探测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矿区生态修复筑牢智能化安全防线。

生态修复技术:重塑绿水青山的“魔术手”

值得一提的是,京能地质此次展出的绿色生态修复技术,让光秃坚硬的岩体重披绿装。“我们模拟自然土壤结构,研发了适合植物生长的高性能类壤土基质。”工作人员的介绍揭开了该项技术的奥秘。

这项技术通过在岩面构建双层结构——底层根系生长层与上层种子生长层,为植物扎根生长提供条件。树木种子在上层发芽后,根系向下穿透至下层,最终深入岩体,既能稳固植株、传递荷载,又能从中汲取养分,实现自然生长。该技术不仅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更为生态修复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目前,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在门头沟区的废弃矿区,真正实现了“用自然的方式修复自然”。

上一条 : 下一条 :大同热力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